《富哥话英德》
山山水水,历史典故,风土人情,尽在《富哥话英德》
英德电台fm99.9每周三上午11:30——12:00
【音频节目请点击收听】
英德民间流传仙茶故事,老百姓喜欢把英德八条大山脉海拔800米以上生长的茶均称为仙茶,分别是:尧山茶、舜山茶(又称阿婆嶂茶)、五郎嶂茶、九郎峝茶、乌坭坑茶、七星墩茶、天堂山茶、文婆山茶。
尧舜仙茶是流传英德民间的一个美丽故事。传说,尧帝禅让给舜帝后,南游,至南方一山川,居住一段时间,率随从种茶、种果并放养万物生灵,不久,便由沿河而下,继续南游。
此后,这里人杰地灵,万物茂盛,后人便将此山称为尧山(位于今石牯塘、波罗镇等),此河称为陶水(流经石牯塘、浛洸两镇与洭水交汇),还有船底顶、百鸟塘、八宝山、十二旗、蝴蝶谷、锦潭、天门沟等地名。尧山山顶生长的茶便被称为“尧山仙茶”。
后来,舜帝亦沿尧帝足迹南游,先至尧山,展现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景象,甚喜,便与民同乐,一起采茶摘果,然后顺陶水南下,至洭水(现称连江)东行,准备入溱水(现称北江)南去。
舜帝发现溱水与洭水交汇处(今连江口江口咀)亦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雄奇山脉,便入山居住一段时间,授山民种茶、狩猎之艺,别时,登一高峰,命宫庭乐队奏《望娥》曲,唱《熏风》词,“熏风”指南边吹来暖暖的风,“熏风词”意指老百姓唱的山歌,说明舜帝与民同乐。
舜帝走后,此地人杰地灵,此山脉被称“舜山”,舜帝登高奏乐处因位于英州城南边,故通称为“南山”,南山最高峰被称为“鸣弦峰”,最东面北江边山顶一亭被称为“熏风亭”,半山处还有唐代元杰“煮茗台”石刻。舜山(今阿婆嶂,又称古浈山)生长的茶被称为“舜山仙茶”。
英德属喀斯特地貌,山高林密,气候独特,物种繁多,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很多,生长有不少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树龄的古茶树。
老百姓之所以称这些山顶古茶树的茶为仙茶,是因为这些茶更环保,更原生态!陆羽《茶经》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英德地貌,均属“烂石”或“砾壤”,英德仙茶生长地为“烂石”,应为“上者”之茶,而英德红茶长于英州各地的“砾壤”,是为“中者”以上之茶也。
目前,英德红茶盛行,尤其追捧英红九号,而这些茶均在英德区域种植为正宗,受英德八条大山脉仙茶独特气候的影响,因此,英德仙茶是英德红茶之根,是英红九号之源。
以上概述,可以说,尧山茶和舜山茶是英德八大仙茶中的仙茶,因此,“尧舜仙茶”是为英德茶文化之灵魂!
具体故事,请听音频。
节目策划、主持:吴永全
节目编写、主讲:林超富
图片摄影:陈卫东,邵腾明
首播时间:201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