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建桥阶段国际国内英德大事记:
建桥前夕:1968.10,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大桥。英德大桥的建设,很大程度受到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影响和受到鼓舞,大桥宣传队那个歌舞节目【桥工想念毛主席】就是人家南京长江大桥的,只不过将“长江”改成“北江”,舞蹈动作当然是自编自演了。
1968年10月起
1,红海洋,为了达到“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声势与效果,英德街也将很多铺面及大幅墙壁油满了红漆,电影院门口那面墙最红最辉煌。这就叫“红海洋”,同“忠字舞”一样,三几个月内就被遏止。
2,知青及闲散人员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和干部下干校。英德的“五。七干校”成立于10月,早于“插队落户”,后来越来越多人到干校劳动,以后连掌权的也分期分批下干校。英德的知青及闲散人员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开始1968年12月下旬。全国的插队落户潮源于甘肃某县的一篇报道,【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人民日报在转载这篇报道时,发表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知青上山下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除了大学的,初高中以及“闲散人口”都被将户口迁到了农村插队落户。
1969年
3,尼克松上任,发表就职演说,人民日报社论【无可奈何的自供状——评尼克松的就职演说】,后来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业。汗的斡旋下,中美两国打破坚冰,尼克松访问中国,签署了【中美建交上海公报】,尼克松后来因“水门事件”下台。
4,【中共中央国务院给全国贫下中农和农村工作同志的一封信】,“目前正当春耕时节,希望。。。,不违农时”,从此,全国很多停产的生产队都复产了。中国真正进入了“抓革命,促生产”轨道。
5,中苏边境冲突“珍宝岛事件”,战斗英雄孙玉国一举成为“九大代表”。中苏关系陷入危机,战争一触即发,全国备战,英德城区动员大量挖“防空洞”。茅园村西边石板路边,大量民国时期走飞机的防空洞被修理一新,最大型的防空洞当数帽子峰东麓山路边的“城镇工交防空洞”,可以开进汽车。中国遭到“半月形包围”,全国备战成为常态。
6,迎九大,庆九大。这任务在1968年10月底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后开始,1969年4月1日——24日九大开幕,改变为“庆九大”。大桥宣传队那个节目将“迎”改为“庆”,原汁原味。
1970年,英德县城“逢双洪水”魔咒最后一年:从1962年起,县城连续十年逢双年必遇洪水,英德大桥建设工地遭遇洪峰袭击,但洪水一退立即复工,“把洪水损失的时间抢回来”充分显示了“人定胜天”精神。1971,1972都没有洪水,1973年,县城遭遇的洪水次数创了历史记录。
7,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太空响彻东方红”乐曲。
8,1970年美国出兵柬埔寨,朗诺中将上台,西哈努克亲王流亡中国,毛泽东发表“5.20声明”,支持柬埔寨及世界人民反对美国侵略战争。英德城乡接连召开大会响应。
9,中国强烈反对印度肢解东巴基斯坦,印度在苏联支持下出兵并赢得战争,东巴独立为“孟加拉国”,穆吉布。拉赫曼成为“孟加拉国之父”,孟加拉在独立之初十分仇视中国,巴铁关系源起于此。
10,“一打三反运动”,英德部分公社派有工作队,韶关英德判决几个“反革命集团”,头目罗鹊桥等被枪决。
在这几个月,沿海地区出现大量“空飘”反动传单,英德地面也落下很多。这些印刷精美的反动传单,都是台港地区用气球空载过来的,气球在高空爆破,传单随风四散飘落。当年群众捡拾到,多数不原看,转手即自觉上交。
驻城镇公社的工作队,是来自黄陂“五七”干校的,他们来自省宣传战线,运动于夏收夏种结束。为了彰显运动成果,搞了一个“用实物稻谷交公粮”,从少得可怜的口粮中划出部分,“历史上第一次用实物稻谷交了国家公粮”。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11,轰动一时的“英一号案件”,英城有人用半导体收音机收听敌台广播,并写信给香港敌特机关“挂钩搭线”。城镇公社所属人人填写一份表格,采用“撒网”方式对笔迹,一个多月破案,嫌犯被判入狱七年。
12,五一,国庆的统一“标语口号”,由县革委统一规定,由广播站宣读,以及各单位书写张贴。
13,乒乓外交,中国乒乓球队连续出访亚非拉国家,直到出访美国,被国际誉为“乒乓外交”。
14,长湖水电站和长湖引水工程,长湖水电站开工建设在大桥之前,长湖引水工程(分主干渠,南灌渠。北灌渠,西灌渠)于1970年春天开始。最引人瞩目的是西灌渠,两条钢筋水泥“虹吸管”分布大桥主桥两边,将长湖水引过北江西岸帽子峰,也为此而拖长了大桥工期。
15,“普及样板戏”:1970年,春天有韶关采茶剧团在大戏院免费公演【智取威虎山】,秋天有江西萍乡钢铁厂宣传队在大戏院演出舞剧【红色娘子军】。该剧连演三晚,第二晚发生流氓公然侮辱“吴清华”女演员事件。第三晚,由派出所女警小叶扮“吴清华女演员”上厕所,流氓果然又在厕所重施故技,被小叶用手枪顶着胸口,束手就擒。
16,蒋家洲沉船事故,中央建材部五七干校过河遇难者男女老少28人,当时正值“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全民横渡北江活动前夕”,大桥工地周围沙滩不时浮起遇难者尸体。
17,1970.7.16,英德首届全民横渡北江活动,起点东岸咀,终点南门口。从第二届起大桥已通车,第三届南门口——文峰塔,第四届河头——大码头。
18,文革从动乱到了一个相对稳定期已经一年多了,1970年人们的衣着也悄然发生变化,不再是“军装,红卫装”,出现“军干装”“文装”。报纸也开始谈论穿衣服,最有代表性的,是广东省委机关报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为革命穿裙】,可为谓引领了革命潮流。从此,街上的衣服不再是灰蓝一片,而且,很多女青年穿上了久违的裙子。
1971年
19,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昔阳成为第一个“大寨县”,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拷问全国:昔阳建成大寨县,难道你们就不行吗?一年不行,两年不行,三年行不行?四年五年总可以了吧?!从此,全国“普及大寨县”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开展。英德县于1971年1月20日召开“普及大寨县”誓师大会,为了造声势,把刚合拢不久,还没有铺煤渣浇捣桥面的英德大桥,也在誓师大会上宣布举行“通车典礼”,实现虚无通车。
20,"3.18"巴黎公社一百周年纪念,中国开展大型纪念活动,纪念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一百周年,要“发扬巴黎公社彻底革命精神,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认为“文革”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光辉典范”,“文化大革命过七八年又来一次”,继续文革错误路线。
21,中国宣布是“世界上第一个既没有内债,也没有外债的社会主义国家”,将支援世界人民反抗帝修反革命运动为己任,“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要时刻想着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没有解放。
1971年5月1日,英德(人民)大桥举行通车典礼,没有参加通车典礼任务的单位和群众,依然奋战在各自战线,现场没有任务外人员围观。那时候,一河两岸还在抢种上造水稻,闲散人员还在农村插队落户,不在岗的干部下到干校劳动,根本不存在那些无知记者所说的,“人们敲锣打鼓,兴高采烈涌向大街小巷”的情景,是记者将“万人空巷”这个成语用反了,成为一个“郫豆僰棺”笑话。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通过了由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提出的“立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立即驱逐台湾蒋介石代表”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