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低原因有多种,很重要的一种原因就是老板赚不到这么多钱,即便他开这么低工资也有很多人争这份工作。当投资成本固定,而企业生产创新力不强,产品社会认可度就直接影响售价,产出的价值就不高,没有稳定可靠的人才及创新成果支撑的企业必然处于低水平,所以改变低工资还得靠人才。
当专业人才投入专业能力倾注于那些不是由合作方以自由选择、自由组合方式形成的”共建项目“时,往往由于主体不明确和责权错位导致在(1)项目论证,(2)项目建设,(3)项目建成运行中都呈现很多问题,如论证阶段缺乏公开程序在合理性、科学性和公平性方面埋下隐患;建设实施过程中各方责任不清,追求结果,忽视过程和细节,因缺乏地方专业技术介入项目推进缓慢,质量低劣;项目建成运行权益分配不清,也因缺乏有效技术支持运营效益达不到预期,项目长远效益普遍低下等,这种情况下,专业人才很难找到专业价值提升的切入点,也无从建立自己归宿感。
总之,当项目立项合理性,科学性不足,项目团队未按利益相关方原则进行充分沟通,自由选择,形成最佳组合,很多项目不仅图有虚名,也是劳民伤财的,在此大环境中,想通过引进专业人才,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既缺乏说明力,更没有号召力。
我说的项目概念是广义的,既可以是一个投资巨大的复杂程度高,由专业团队分工协助完成的综合性项目,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专业岗位。
回到主题,于是有人要问,既然低工资,怎么能够引进人才呢?突破口在哪?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人才普遍贡献率低下是整体处于落后的地区扭转困局的关键难点,我们的《创新基层人才柔性引进的路径与策略研究》成果,正是以低成本的精准引进人才,高效率的引进培养实效,实现短期内调整优化地区人才结构,提升人才总量和质量,以区域一体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落后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
重视人才就一定要重视人才的主体地位,专业价值,以及人才在具体项目或专业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为其专业能力施展制造机会,为其专业价值兑现提供保障,营造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激励他们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
2020-12-31 01:27 补充内容:
从马太效应发生作用的机制看,落后地区同发达地区在企业和人才自身两个视角出发,人才使用的细节上很大不同。(一)企业对人才主流需求差异。
1.落后地区追求有没有。落后地区企业经营者、所有者们普遍追求项目的有没有而不重视提升力,创新性和创造性,在选择、选拔和任用人才上往往只能应付岗位基本要求,而对一些极具创新性、挑战性的专业岗位,一方面因给不出应有待遇,二方面未能重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关键性和现实性,难以找到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于是极大制约原本具有创新提升空间、可产生创新附加值的岗位,聘用到相应高技能和高水平人才,降低人才能力与专业岗位匹配度,遏制了专业能力的施展和发挥,从工作岗位上抑制了创新可能性。
2.发达地区主体追求质量。结果与落后地区完全相反。
(二)人才对职业目标追求不同。
1.落后地区人才追求有一份工作。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经济待遇普遍不高的影响,能在落后地区工作的人才,一则由于专业能力、年龄不具有优势,二则由于家庭等原因的影响,导致这部分人才只能选择专业性创新性要求相对不强的岗位。把这种现象从一个具体工作岗位放大一个综合复杂项目,到当这种不良人才结构状况作为一个地区人才运用的基本特征时,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必然停留在低下水平了。
2.发达地区人才追求创新性强岗位。同上相反,结果也相反。
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实力薄弱、现有政策不完善以及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人才流动的'马太效应'。人才流动的'马太效应'使欠发达地区陷入'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恶性循环圈。
提示:本帖最后由 sgqjlds 于 2020-12-31 01:27 做过手脚,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