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楼(铜牌)* 发表于 15 分钟前
建了再吹!想当年说有沙口站一样,结果连英德站也没,过了几年才慢慢有英德西站,车次也越来越少……
作者声明:本帖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和小虫网许可,不得转载
回复:一个项目完成通常经过调研规划、立项申请,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建成运营几个关键环节。高铁项目的站点前期规划通常会根据地区人口总数和经济贸易指标等数据做一个前瞻性预设,但项目建设实施中,特别是建成运行则可能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变更和调整。如果实际客流(或货流)长期远低于规划论证的预测客流量,经运营方综合成本的考虑,极可能会做出取消和暂停规划站点的决定。导致如题所说的实际站点与计划站点不同的情况。一句话,没有相对稳定的客流量、货流量,规划站点肯定难以落实为实际站点。
为什么英德作为资源丰富的人口大市(县级),面积大市(县级),可每次遇上高速公路、高铁等项目的规划或计划站点到项目建成运营时总是落空呢?我想规划站点频繁落空这一现象,绝对不是相关部门攻关不力,主要还是反映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这一根本现实。应该清醒认识我们英德虽然拥有相对大的行政辖区面积,也有相对大的人口基数,但人口素质普遍相对不高,导致英德当前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经济效益普遍不高,加上落后地区习惯性实行的偏硬轻软,重经济成果轻社会机制变革创新的失衡发展模式,英德的发展也难以摆脱同其它落后地区一样....现实困境。人口数量转化为人口红利....,英德也一样,水平质量不高,生态发展压力更大了,传统的人才引进和人才使用办法在欠发达地区已经被证实行不通,显然也不可能帮助英德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逆转和突破,必须在人才引进和培养这一关键领域实施创新,......以....培养提升机制,.....项目...产业升级带动人才、资金和技术英德大地流通,....
面对现实抱怨是没有用的,兄弟姐妹们还是要相信科学,掌握方法,遵循规范,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以理论成果梳理和转化为手段,形成科学有效指导思想,确立有利于大英德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思路,发挥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的积极作用,畅顺优质资源要素流通渠道,激活本土人力资源,在具体项目构建和实施中落实引进和培养机制,依托项目建设和研究盘活本土人力资源,激活人才创新价值,提升地区人才总量和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有力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此,形成了以人才引进培养有机结合为抓手和主轴,创新有效的区域一体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以科学规范为原则全域攻关和破解当前各类难题难点,有序推进重要工作,落实重点项目建设,把人力资源创新价值与创新优势转化为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宝贵动力和取之不尽的源泉,这样英德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形成了,着力重点就找到。
为了便于朋友们理解,附件再次上传人才柔性引进和培养的主要研究成果文本,欢迎下载交流!
作者声明:本帖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和小虫网许可,不得转载
2020-8-11 12:27 补充内容:
[讨论] 途经英德的第二条高铁线!你担心没有英德站点的理由是什么?(点击直连)有兴趣的朋友请各抒己见,发表观点!
提示:本帖最后由 sgqjlds 于 2020-8-11 12:27 做过手脚,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