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763 壹方广告|手机小虫网 - 扫一扫加微信 手机版联系小虫首页收藏桌面
LOGIN:帐号 密码
AD广告
帖号:1536470 打印 浏览:4129

生活大小事,小虫多关注。

[原创] 将缩减的历史延伸一下——写在旧桥通车50年之前

[原创]将缩减的历史延伸一下——写在旧桥通车50年之前

  看过好些介绍人民桥的帖子和文章,其中还有某几位名记者写的,有些还是洋洋洒洒的长篇报道,英德大桥即人民桥当年能够顺利建成,只是用了192万元(包括钢材1000吨,水泥10000吨),因此,他们发出了“仅凭192万元就建起了这条大桥”的慨叹,表示很不理解。由此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当年贫穷,物价低微,所以。。。。。。在他们眼里,这192万元就像是一座金山了!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这192万元放在当年,要建当年这座全广东第一公路长桥也只是杯水车薪!几天后的5月1日,就是这座大桥通车50周年纪念日,时光荏苒,一去不复返。同当年的千千万万建设者一样,这座大桥也早已经“退休”,再说它和他们的辉煌历史已是多余,也不符合部分人的“政治口味”。但是,解惑一下为什么当年“仅凭192万元就建起了这条大桥”还是很有必要的。

  以下是当年建桥的账面以外的数字:

  1,当年建桥的人工工资;2,当年全县各生产队担负建桥人员所记的工分及折款;3,大桥主体浇捣的钢筋混凝土骨料(即砂石)4,这些砂石是从哪里采集来的?是怎样采集来的?价值几何?5,大桥桥面下铺设的煤渣有多少?价值几何?6,英德当年有56万人民,24个公社,除了轮流参建的2650基干民兵以外,还有多少个公社的社员在这建桥的两年半时间里参加了多少次大会战?付出了多少劳动工时?7,英德大桥修建期间,因公牺牲的人员有多少名?他们领到了多少补助金?

  是时候要让年青一代想一想这些数字问题了,不能一味再听信某些无知的人片面之词以及那些胡说八道了。

  过几天,将会有一篇【时艰不堕凌云志甘洒汗血化长虹】的纪念帖子,希望小编手下留情,当然,这帖子也会尽量不用或少用到当年的“政治术语”,以免引起“政治敏感”。
送鲜花(0)|扔臭蛋(0)
可以阿
送鲜花(0)|扔臭蛋(0)

[公益] 若想自己发表的主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请取个好标题。
FANGAD1广告
JOBAD1广告
JOBAD1
广告
旧桥也有我们家的一份贡献,那时候我才6、7岁,经常跟着妈妈去大桥附近的造厂船前面碎石子,我也不知道当时是义务的还是家里搞点外块帮补生计,毕竟二老已经去世,无从考究

提示:本帖最后由 无聊分子 于 2021-4-30 22:41 做过手脚,嘿嘿...

送鲜花(0)|扔臭蛋(0)
回复 7楼(纸牌) PID号:10203506 sirenqiye 的帖子

   工人代表林井财,外号“三度弯”。
送鲜花(0)|扔臭蛋(0)

[公益] 权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请慎用你手中的评分权利!
通车那一日太重要了。不信的来瞧瞧我的身份证号。XXXXXX19710517XXXX
送鲜花(0)|扔臭蛋(0)

[公益] 若想自己发表的主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请取个好标题。
理解楼主的感慨和无奈,大约十多二十年前吧,在网上以回忆文章、图片、视频等各种方式反映英德茶场知青生活和历史的信息一下子多了起来,有些还以很水平制作成视频,有些知青来自文艺战线相关部门吧。我在茶场长大与知青年代有过一点交集,对那片热土的故事包括知青情怀也情有独钟,也收葳了一些,如用QQ空间功能制作的可插入歌曲动画,不时点开来欣赏,很是暇意,可过一段时间,各种收藏地址打不开了,不少视频、文章也找不到了。好在对其中一些珍贵的视频场景截了些图片,如教过我们数学的小学老师,一位来自潮汕地区的女知青返城十几年回到英德茶场,认出同一连队来自广州的女知青,不知是喜极而泣还是悲喜交加,还是,,,相拥而泣的样子。

对这段真实的历史,永远留在这些知青的人生记忆中,也永远沉淀并附着在今日这个享誉世界的著名品牌之上,没有他们的曾经付出,这茶肯定也不是今天这味!
送鲜花(0)|扔臭蛋(0)

[公益] 权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请慎用你手中的评分权利!
AD广告
我妈当年挑泥···从帽子峰这边挑过去·····
原帖由 兴怡天空店 于 2021-4-28 14:56 发表
回复:旧桥引桥两端采用高填土,东岸的是斜坡上桥,西岸由于接在龙山余脉山脊上,所以是同引桥持平的。当年西岸填土时拍了电影纪录片,在灯光球场放映过,是无声的毛片。为拍电影,70多岁的原裕光乡(包括下街)首任老乡长林发廷都请上阵了,代表的是工农兵中的“农”,工人代表是林井财。
送鲜花(0)|扔臭蛋(0)
总感觉你标题有问题。旧桥通车50年之前?哪得是1921年左右了。
送鲜花(0)|扔臭蛋(0)

[公益] 若想自己发表的主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请取个好标题。
@Janus 呒个年代付出最多的应该是三零四零的人…就全市的防洪堤、水库…防洪堤由洋塘起、江湾、红光、白沙、矮山矮、菠萝坑一直到江南,都是哪代人用手挖泥、肩膀担出来堤坝…黄洞水库、枫树坪水库…红光水库…全市的水库…人民大桥就吾洗讲,劳动三年,一句话苦(他她)们,脚行到你痛,对他们来讲以佳的养老金每个月一百八,确实财政不给力对(他她们的贡献建设)
送鲜花(0)|扔臭蛋(0)
我妈当年挑泥···从帽子峰这边挑过去·····
送鲜花(0)|扔臭蛋(0)
JOBAD1广告
JOBAD广告
JOBAD1
广告
需审核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选项 [+]打开

自动排版 预览一下 恢复数据 清空内容 [按Ctrl+Enter发布]
小提示:广告帖、交易帖请发到“同城信息”版

声明: 小虫网所有帖子均由网友自行张贴,其内容不代表社区的观点和立场.
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经过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

发展建议 | 每天进步 | 举报制度 | 管理员:xiao
联系合作 - 咨询手机:(微信同号)张先生 QQ:8813510(注:合作)
公安部备案号: 441881020010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