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根据不完全的统计,2020年英德GDP以61亿元,居于清远市第二,但是在98万庞大人口基数下,其人均GDP却居清远倒数第一。是什么原因导致英德经济发展滞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长期交通落后和封闭地理环境阻碍了经济的外向联系。
英德虽说以比较牵强的毗邻广州、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交通建设滞后却让这种优势沦为纸上谈兵。新建线路的低标准似乎也很难满足英德重新崛起的需要。
通过观察还会发现英德地区,东接佛冈,南靠源潭,西靠阳山,北联连州,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英德跟周边接壤的地方也是广东比较落后的地区。
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对非珠地区的粤北其实根本没有丝毫辐射力,当然虹吸效应是存在的,这对英德亦是如此,由此英德及粤北的年轻劳动力全部被珠三角吸去了,其实这更加剧了粤北和地区的贫困,可谓是同命相连啊。
从人文上来看英德属于客家文化,而广东粤北地区的韶关,梅州,河源也是基本客家文化,是否客家地区都意味着贫困?这难道是巧合?答案是否定的!其实这跟是否是客家文化真的没有关系,这主要还是地理位置的原因。
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
1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区位优势明显;
2位于珠江和沿海,河网密布,海运河运发达;
3地处平原,交通 便利;
4产业密集,工业发达.
而粤北地区呢?
1地处北端,离省会遥远,失去了诸多优势;
2虽距离珠三角较近,但由于大山阻隔,交通、信息等不够发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粤北经济的发展。
3粤北英德等地四面环山,山区面积广大,阻碍了交通发展。
粤北地区的贫困:
广东的粤北地区主要受制于崇山峻岭,历史上粤北地区广大山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有日出耕田去,夜半方到田的说法,加之珠三角对粤北的吸宏效应,很多年轻人都去了珠三角务工创业,进一步加剧了粤北的贫困,当然睡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广东一年一年加大的扶贫力度,这一地区会慢慢得到改观。
二、英德的茶叶,水泥业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可疑。
英德至今仍然依赖的水泥加工产业拉动经济。但是这种高污染资源利用水平偏低、产品附加值低,在全省范围内水泥产业基地,茶叶产业基地也不止英德一个,而且绿茶品种众多,毛尖,碧螺春等地方品牌更强势,名头更响亮,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下,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有限。一些产业环保设施较差,废石、废水、尾砂随意排放,英德市区粉尘之大,污染之严重,对英德新兴产业和休闲投资的引进是致命打击。很多好的企业因为地理环境的缘由都不愿意落户该地区 ,因为缺少运输大动脉不管是水运还是铁路都不是那么方便。这无疑回给企业增加很多额外的成本,而资本是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才会投资的。
三、缺乏头部带头效应城市。
整个清远市除了清城区,没有一个独领风骚的城市,缺少一个头部起带动效应的城市。英德人均Gdp全清远可以说是整个清远市平均富裕度最低的地方,虽然有总量优势,但只要一人均就是末尾的存在,到目前为止英德市辖区仍然找不到足够强的次级城镇。唯有九龙镇占据了一些旅游业资源,且在交通和政策扶持上有所优势。将来能否有所突破,这也是广东英德必须发力点
四、英德整体产业落后,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开发。
英德地理位置不好,但同时给英德带来了好的生态,英德不缺山水旅游资源。但相关的服务业等也是布局落后。特别是境内的景区,虽然旅游资源也有一些、但是其景区配套实在难以令人满意,在民俗方面,明明是客家人客家风情旅游最密集的地区。虽然共享客家文化,但是提到客家和围楼,人们基本首先想到福建和梅州。当然这跟地方的宣传有很大关系,就目前来看英德在这方面是远远逊色于福建的。
我想英德落后的原因,部分网友对本人也认为观点比较犀利,有点了难以接受,这是很正常的,英德应该是经济体系不完善,没有重点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缺少支柱产业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有特色没起色,缺少宣传队伍在国内外没有影响力。基础设施配套落后,城市框架的发展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平衡,房价涨的太快,民不安居。应该说这些问题也是国内所有中有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ZF发展时应当平衡好为民与为绩的重要性。而这些是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面对的。
提示:本帖最后由 thinkpad爱好者 于 2022-2-24 16:20 做过手脚,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