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卫视联合英德锦潭小镇举办的媒体探营日活动在锦潭小镇举行。据了解,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展现舞狮、舞龙、舞火麒麟、“上刀山下火海”等具有英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全方位再现地道浓重的广东年味,为英德打造一台盛况空前的春节文化饕餮盛宴。
锦潭“村”晚预告视频
↓↓
“金猪纳福”游戏互动
随着现场工作人员一声令下,“抓金猪”比赛正式开始。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们甩开臂膀像脱弦之箭冲向猪群,开始争抢“猎物”。现场气氛热烈,现场大家都在为场内的小朋友喝彩助威。
“上刀山下火海”
上刀山下火海活动现场让人看得人心惊胆战!身穿彩装的勇士双手扣住上面的刀刃,再将光脚板踩在刀梯上,一步步向上攀登,毫不畏惧,无不展示了他们铁脚硬汉的真本色。在“下火海”现场,这些勇士光着脚在炭火上行走,为我们带来一场精彩刺激的表演。
上刀山表演现场
下火海表演现场视频
舞火麒麟
舞火麒麟是广东省英德市大湾镇元宵夜驱邪引福的民间习俗,相传由南海商人传入,有近300年的历史。每年元宵夜,火麒麟伴着花灯游行在街道,场面宏大,振奋人心。传说中的麒麟是神兽,是民间太平、吉祥的象征。舞火麒麟一方面可锻炼勇气、鼓舞斗志,另一方面可表现人们祛邪扶正、团结一致、勇于行动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善于舞火麒麟的青年男子,更加勇敢坚毅,也更受当地女孩子们的青睐。
舞火麒麟表演现场视频
↓↓
往年只在清远英德的大湾镇才能看到,而今年春节,每个来到英德锦潭小镇的街坊都能够近距离体验这个清远“非遗”项目。由舞火麒麟、舞鸡公狮、舞龙、舞春牛、闹花灯、黄花醮仪、客家山歌等众多省市“非遗”项目组成的锦潭“村”晚,春节期间将在锦潭小镇欢乐上演。
闹花灯表演
喷泉水幕激光秀
夜色中的英德锦潭小镇,12公里瓜果长廊、水上船屋、星空营地帐篷区的灯光依次亮起,就像美女披上一层镶钻的外衣,星光点点,美轮美奂,游客仿佛置身童话世界般浪漫、温馨。随着音乐响起,锦潭河中水花四射、灯光幻影,一场大型全息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激光秀正在上演。在山水的衬托下,展示出绚烂多彩的画面,声、光、电融为一体,气势磅礴如梦似画。
喷泉水幕激光秀视频
↓↓
据了解,如此壮观震撼的水幕效果,是由2000多个喷泉、5台大功率全彩激光、1台30000LM进口激光投影机、38台光束灯以及88米高射程喷嘴、48高米双福喷等各种设备组成,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定制内容。
十里瓜果长廊和蒙古包、水上船家灯光夜景
二十四节气亭
依托小镇新建的传统农耕二十四节气亭,搭载灯光效果,通过声光电的演绎,直观展示大自然每个节气的变化。二十四节气亭遍布小镇东西堤,从高空往下看,犹如24颗夜明珠散落在锦潭河畔,熠熠生辉。
正宗美食享不停
千人宴
响应乡村振兴战略
锦潭小镇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区
位于英德市石牯塘镇的锦潭小镇,规划面积2万亩,核心区面积5000亩,建设面积1500亩。项目选址于锦潭水库下游的锦潭河流域及其两岸,依托既有的产业基础和品牌优势,立足锦潭河流域三大主体生态圈(水系、山系、岸基),以“高科技精品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业”为主体,融入“高科技农业创新服务、生物农业产业开发、绿色种植养殖、绿色农产品深加工、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电子商务、智慧快捷物流、宜居社区”等产业发展与人文生活要素,构成“一轴两翼三脉两园两区九组团”的空间布局,打造成规模宏大的现代农业科普馆、农耕文化传播载体以及农产品体验场。
锦潭小镇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参与精准扶贫,创新全面覆盖、全面脱贫模式,推动产业扶贫工作的落地,打造本地扶贫产业项目新亮点。
针对所在镇贫困户的土地、劳动力等实际情况,为帮扶贫困户脱贫增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与项目合作,为贫困户劳动力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同时通过锦潭小镇“五级联创”合作开发模式,“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实现企业发展、贫困户(农户)增收,提高贫困户的种植、养殖、旅游和商业经营水平,达到真扶贫、扶真贫目的;与此同时,扶持壮大所在镇的特色农业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珠三角周边游客观光旅游,拉动消费,促进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本次《锦潭“村晚”·幸福小镇》民俗文化系列活动举办期间,锦潭小镇负责人进行了“情暖冬日”送温暖活动,为贫困户送去新春问候,并邀请镇内多个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家庭在小镇过大年,欢度新春佳节。
锦潭小镇项目于2017年相继被列入广东农业公园创建单位、广东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示范点之一、国家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2018年5月28日,正式列入广东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名单,是清远市唯一入选代表。锦潭小镇作为清远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工作的样板,力争将项目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生态农产品供应基地、现代化农业产业特色小镇、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示范样板、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