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结构的概念是2010年以后提出来的,怎么就到了江惠生时期提的了?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怎么变成江惠生说的?最重要的是,解决农民工问题并不是靠什么中小城市和中心镇,靠的是发 ...
原帖由 l晨露l 于 2021-12-6 15:23 发表
回复:很愿意同你交流这个话题,就其中一些问题做些探讨。
首先楼主引用的是一篇2010年3月发表在中国新闻网(点击查阅)的文章,作者对时任广东省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江惠生做采访,引用了江很较多观点。现就如下三点与你商榷:
(1)关于城乡二元结构概念,通过查询知网(www.cnki.net),打入关键字:城乡二元结构,查得这个概念最早在1987年就出现了的(附图),不知你说的“江惠生时期”是哪个时间段,是执政英德期间(1996-2003年之间),还是别的什么时间呢?我觉得不管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何时,也不管江惠生时期如何界定,对江这么一位学者型官员(来英德任职前、后都在ZF政策研究机构和高校<w华南农业大学>任职)来说,提及这一个概念都是很正常也是很合理的。
(2)“区域协调发展”是中G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14日)提出,就算你认定的“江惠生时期”为其在英德工作期间,跟ZF提出这个概念在时间上无交集,江只是在其部分观点中用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文中并没有此概念是由他首先提出的意思。某个被ZF报告正式提出的概念之前并不一定在学术研究领域没有人提及甚至已经做了深入探讨和研究的。
(3)最后是你一个观点明确的话题。我认为你的观点正确,但同江的观点并不对立,他强调的是解决二元结构的方式手段,你则强调发展的重要性,但你应理解他提出的方式手段就是为了更好发展,发展是目标和要求,手段和方法是发展的途径,两者之间是相通的,而且我认为他更加重视中小城市对农民工就业的重要作用,有全局观,或许与他了解基层市县,认识到中小城市在解决二元结构矛盾方面有更大的优势罢,其实他所希望及给予警示的关键问题“富余劳动力都涌向大城市,将导致许多问题,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城市也无法容纳庞大的富余人口”,现在已经发生且问题还不少。挺佩服这位学者型官员或者官员型学者的独到眼光,看问题的前瞻性,预判的准确性。
以上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请你指正,喜欢愿意表达个人观点的朋友,欢迎持续交流!
作者声明:本帖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和小虫网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