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民动员——万众一心建桥人员主要是从全县24个公社抽调的基干民兵,还有几个农场也抽调了人,轮番上建桥工地的人有2650人。
当年英德人口56万,其实,曾经参加建桥义务出工的人又何止26万!现在留下有记录的工程总投资只有192万(包括水泥1万吨钢材1千多吨),那最大用量的砂石呢?肯定没有计算!净桥墩基础以及桥面,桥面底下填的大量煤渣,连人行道边的混凝土构件,都是不用一分钱买的小水石,只有桥梁的拦河,部分人行道预制件,才是人工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石灰石粒,况且连这些少量的石子也是在账目中完全没有花一分钱的。
1969年双夏大忙以后到秋收前,当大桥需要大量沙石的时候,大站到望埠那边的每条山坑,到处是采挖小水石的公社社员。他们餐风宿露在山边坑坝上,锄挖手刨奋战在山坑里。手工捡太慢,就现场砍不用钱买的竹子织粪筛,就是农村筛粪的那种粪筛,效率提高了几倍。到了晚上,到处是一堆堆的篝火,有条件搭茅寮的住在简易茅寮里,大多数人是露宿在树下以及河滩上。快完成任务的生产队起码要一个星期,慢点的要十天半月!大站望埠城镇附城4个公社每个生产队都有任务,而社员们的报酬只有生产队记点工分,现金绝对是一分钱也没有的!而各个生产队记的大量工分,到年底又会拉低年终分配的分值!这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了!
如果现在按照对越自卫反击,凡接到命令参战的,不论有没有上战场都算参战的对比,当年英德56万人,每人每天计工一分钱,英德人民在这两年半中,也已经为大桥建设义务投资了504万元!单单这一项就已经是账目总投资192万的2.6倍多了!还有那些亲历参战以及为建桥牺牲了的烈士呢!
这一段沉甸甸的厚重历史付出,绝不是那几片薄薄的嘴唇所能说道得了,那一小串冰冷的数字所能替代得了,更不是几句套用的政治术语所能抹煞得了的!
当每次看到记者写的那些建大桥文章,真替他们的无知感到羞愧。
就是这种小水石。十几年前,这东东竟然卖到了五毛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