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友 PID号:10393098*12楼* 发表于 4 小时前
在最新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上,英德的定位是生态发展区域国家级农产品的粮食主产区。在改革开放的这40年大发展中,我们完美地错过了工业化的最好时机,现人均GDP在3万元左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7万)的一半!每年都要靠省里的转移支付养着。被定位为粮食主产区,用地指标、产业政策等等受到的限制是显而易见的,如无意外,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英德基本会被珠三角虹吸,人才资本流失是常态,谈何超越式发展?好好培养小孩,读个好大学以后去珠三角占个坑罢!
回复:很感谢你再次给出也宣传了英德在全省主体功能规划上是生态发展区域国家级农产品的粮食主产区的定位的信息,你回顾英德发展历史,指出英德相对全国发展相关指标的水平,提及转移支付的概念。据悉2021年全国只有八个省的财政是盈余的,其他省都需要通过转移支付来养着,省内也根据全省发展功能定位和实际发展情况实施对市县的转移支付,它是我国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的一项国策,与提出英德超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并不矛盾也不相抵触。
无论功能定位造成用地指标、产业政策等受到限制,还是支付转移等顶层设计都是国家根据不同区域发展实际,考量均衡发展,协同发展做出的宏观调控手段,在全省主体功能规划上的定位说明了英德居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应该有自己的特殊功能和产业发展特色,而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应的是地区人才专业结构,不同地区持续高水平发展一定要有与之相对应且不断调整完善的人才专业结构,不能说从事工业生产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是有价值人才,而从事管理、商业和农业,加工业等行业领域的专业人才就不是人才了,就是低价值人才。不同地区对人才结构(即人才专业、层次的分布特点)的不同需求必然造成人才的合理流动,流动与流失不是一回事,如目前以生态农业为主的英德地区为高校输送了高素质工业、科技人才苗子自然不能谓之人才流失等,瞄准家乡发展商机回流的乡贤和专业人才也不应被视以没本事,而应该被理解为与产业发展相适用的地区人才结构调整。
欠发达落后地区的很多不起眼行为表现,包括各领域从事者外出交流、能力提高、经验丰富、学历提升、专业知识深入和拓展,职称提升,思维模式转变与格局提升,以及获取各级评奖等等这些都是地区人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具体内容。
感谢你提出的数据和信息,欢迎有论据支持不同观点的持续交流,感谢你!


提示:本帖最后由 sgqjlds 于 2021-11-1 17:22 做过手脚,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