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763 壹方广告|手机小虫网 - 扫一扫加微信 手机版联系小虫首页收藏桌面
LOGIN:帐号 密码
JOBAD广告
JOBAD1广告
JOBAD
广告
帖号:2029181 打印 浏览:3413

生活大小事,小虫多关注。

本主题由 xiao 于 2025-9-21 21:11 推荐主题
[原创] 历史钩沉—5—轰动一时的“英一号案件”始末
  轰动一时的“英一号案件”始末

  1969年秋冬,英德城区有人用半导体收音机收听TW“中央广播电台”广播,一段时间后,由敌台指引,主动写信给香港敌特机关“挂钩搭线”。

  案件发生后,英德公安机关高度重视,于1970年三月组织专案组侦破,此案命名“英德第一号案件”(简称英一号)。经截获信件分析,犯案人具备如下特征:1、白话口音,起码能随口讲白话(如、通信用语“鸡公”“舅公”);2、解放前读书,读过“老书”(信中用语带有“半文半白”);3、年龄约35至45岁,有过离开本地生活经历;4、住址在县城附近;(挂钩信地址“XX县城有一下和排峰”)5、前发挂钩信有提供联系地址,在截获信中有讲:某月某号信第几行,某月某号信第几行,合起来就是他的地址。

  根据以上条件,公安机关很快锁定嫌犯范围,重点地区为县城北边一带。三月底至四月初,用半个月时间,实行拉网筛查:全地方十七个生产队,全体十八岁以上人员,每人填写一份简单的“调查表格”,目的是抽查核对笔迹。从交上来表格中,对照上述五个条件筛选,中选入围人员的表格提交核对笔迹。这样的“人海战术”拉网筛查搞到四月下旬,仍然毫无头绪。大家觉得有点奇怪:明明知道嫌犯肯定在此范围之内,但就是查实不了,似乎摸到了一条泥鳅,滑溜溜的就是抓不到手。

  时间到了五月上旬,正在针对“人海战术”拉网筛查的“大海捞针”方式为什么没效果,查找漏洞需要调整战术的时候,办案人员突然脑袋灵光一闪:会不会嫌犯老家在此五条条件范围之内,但是本人工作地点又不在此范围?结果一个重点筛查比对,马上揪住狐狸尾巴,一鼓成擒。

  1971年7月6日,公安机关在英德中学球场召开宣判大会,其中“英一号案件”犯案人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刑七年。

  案件解密:“好奇害死猫”,嫌疑人犯案时年42岁,本地人,曾是公社基层委员会委员,当时为某企业干部,曾在南方某岛工作过。晚上用半导体收音机听新闻时,转台听到“中央广播电台”呼号,好奇心起,听着感觉新鲜。晚上听得次数多了,试着按指引写信四封寄出。其实并没有收到香港回信,也就是没有联系上港台敌特机关,还属于“单相思”。但毕竟犯案,可谓“失足千古”。获刑后老实改造,重塑人生,回归社会后做家庭生意,平安终老。
送鲜花(0)|扔臭蛋(0)
看来大多是不冤的。
送鲜花(0)|扔臭蛋(0)

[公益] 若想自己发表的主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请取个好标题。
AD广告
需审核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选项 [+]打开

自动排版 预览一下 恢复数据 清空内容 [按Ctrl+Enter发布]
小提示:广告帖、交易帖请发到“同城信息”版

声明: 小虫网所有帖子均由网友自行张贴,其内容不代表社区的观点和立场.
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经过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

发展建议 | 每天进步 | 举报制度 | 管理员:xiao
联系合作 - 咨询手机:(微信同号)张先生 QQ:8813510(注:合作)
公安部备案号: 441881020010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微信同号)